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美好的人生就是愛護自己、珍惜生命

美好的人生就是愛護自己、珍惜生命

南華大學生死系系 副教授 林原賢

自殺(suicide)是個人用自我傷害的手段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事實上,在民主成熟的社會中,自殺是不被社會民眾認可,也是解決事情的一種錯誤方式。自殺可分為幾個階段:自殺想法、自殺企圖、自殺行動、重覆的自殺行動等。人們也許因為生活壓力、健康因素而曾短暫出現過自殺意念或想法,但不一定出現自殺行為。因此,若能在自己或家人有自殺想法、自殺企圖的階段找尋資源、向外求助或給予關懷協助,通常能有效防止自殺行為的產生。

影響自殺的因素有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躁鬱症、厭食症…),感情因素、人際關係不良、家庭問題等。許多曾經自殺者,生前會直接或間接向家人透露輕生,或曾接受醫療診治。事實上如能持續接受醫療院所的治療,自殺行為是可以防治的。

當我們覺察到自己或發現周遭的家人朋友有些改變時,必需特別關注是否有促成自殺行為的徵兆:一、睡眠和飲食的重大改變,睡眠過長或過短,飲食明顯過量或不足。二、生活坐息有重大改變。三、對外表和整潔明顯忽視。四、人格發生改變。五、談及死亡和自殺的議題。六、近日有重大壓力源,讓當事人倍感壓力,失眠情緒低落。七、送給他人重要的東西或道別言語。八、濫用藥物和酒精。九、突然且大量的抱怨生活的各種事件。十、近期對外界事物反應過度敏感(神經質)或遲頓(失神)。

自殺行為是可以預防,由於政府、民間機構及民眾的通力合作,包括設置自殺防治專線1995,自殺防治守門人:一問、二應、三轉介等,從2010年後,「自殺」就被排除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外,顯示自殺防治工作的成效,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及早介入,就可避免憾事發生。

自殺行為的預防發生有:一、實施生命教育,教導愛護生命,落實初級預防。二、瞭解自我傷害者的情緒困擾和生活壓力,並予以關懷及改善。三、掌握自我傷害或自殺的高危險群,瞭解當事人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四、在關係良好下,適度探詢關懷自我傷害、自殺者的想法或企圖。五、引導自我傷害者以言語表達痛苦,以合理方式發洩情緒壓力。六、同儕之間給予支持和協助,不要讓人們覺得自己是孤單的。七、定期檢查自我傷害者、自殺者身旁是否有危險物品?八、對自我傷害者適時的調整環境,良好或低度壓力的環境有助於心理社會的復建。九、轉介到醫療院所,接受專業的醫療協助。

總之,我們都知道「生命」是不可逆的,人死是不能復生,因自殺而失生命後是無法後悔或回頭的。生命雖然無法完美,但生命卻可以變得美好,只要我們時刻保持正向的信念,與他人合群相處,接受家人或朋友的友誼及幫助,遇到困擾適度的向外求援,那麼,我們都可以建構自己美好的人生。如同天氣縱然會烏雲會蔽日、下著滂沱大雨,但大多數的時間總是放晴、綻放陽光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