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嬰幼兒接種COVID-19疫苗,讓許多鄉親感到猶豫,擔心科學研究中尚未出現的嚴重副作用,而考慮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接種?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認為可從以下三點來考量:一、接種疫苗能降低發生腦炎、MIS-C和長新冠的風險。二、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尚未出現嚴重副作用。三、考量疫情變化:儘管台灣近期本土確診病例數持續減少,但台灣目前疫情還不到可以「放輕鬆」的階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提醒,9月進入秋冬季節之後,預期可能會再有一波疫情高峰。考量台灣兒童感染後發生腦炎的機率,而且也出現了MIS-C的案例,建議家長帶滿6個月至5歲(未滿6歲)幼童接種莫德納 COVID-19疫苗,以儘速獲得保護力。至於確診過的幼兒,目前的建議是確診後3個月內不需要接種疫苗。
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防止多種併發症、減少兒童隔離的需要、減少學校停課、減少社區病毒傳播,以及減少父母的缺勤。已有多項研究指出,學校活動中斷對兒童的傷害很大,包括心理健康惡化、教育差距擴大和身體活動減少。兒童接種疫苗也可減少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住院、重症加護病房的入院率和總人口的死亡人數。
雲林縣滿6個月至5歲(未滿6歲)幼童莫德納 COVID-19疫苗自7/22開打以來,至今已接種981人。因此在孩子身體狀況無虞下,建議鄉親相信專家意見,配合政府政策,讓符合接種疫苗的孩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減少重症、住院與死亡的風險。有意讓孩子接種的鄉親,請持健保卡、疫苗接種紀錄卡(黃卡)前往本縣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相關接種服務資訊可上網至本縣衛生局網站→新冠肺炎專區→疫苗地圖(網址:https://ylshb.yunlin.gov.tw/News.aspx?n=15251&sms=18466)查詢。
本縣疫情分析:






本縣今日新增591例本土確診個案,分別為276位男性與315位女性,年齡分布在未滿1歲-95歲,無症狀536人,輕症以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為主要症狀。
本縣111年1月1日統計至今(7/27),本土累計確診數共82,927例,其中累計254例死亡。綜觀今年本土個案中,其中比例最多的年齡區間為30-39歲共13,354人,佔比約為16.1%;次多為40-49歲共13,192人,佔比約為15.9%;另65歲以上長者共11,842人,占比約為14.3%;0-12歲本縣兒童確診個案數分析如下,國小6-12歲共6,915人,約佔8.3%;學齡前3-未滿6歲共3,206人,約佔3.9%;小於3歲共2,520人,約佔3%。本縣今日新增1例死亡確診個案,為40多歲男性,於7/22死亡,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已接種2劑COVID-19疫苗。(7/27疾管署判定公告)
截至今(7/27)日早上10點為止,本縣接觸者居家隔離尚在追蹤中有565人,確診者輕症居家照護在管中有3,003人,醫療關懷諮詢累計已服務432,956人次,健康益友APP遠距看診註冊有12,600人,運用健康益友APP視訊診療人數共有168人。社團法人雲林縣藥師公會和社區藥局自4月25日至7月26日,持續提供居家照護送藥到府服務,並進行用藥指導,共計已服務3,638件。
衛生局籲請鄉親持續配合並落實政府各項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勤洗手、戴口罩、接種疫苗、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