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衛教文章—青少年網路成癮_知心連冀診所 林姿吟臨床心理師

現代的孩子從小就在三C的環境中長大,很習慣有網路相伴的生活,若家長未注意及監控使用狀況,很容易因同儕的鼓吹或好奇而沉迷於網路世界甚至成癮。

青少年階段面臨尋求自我認同的挑戰,除了課業壓力加重之外,很需要從同儕的反應形塑自我的樣貌。然而這些回饋往往是主觀的,若剛好身處不友善的環境,甚至遭到霸凌,往往會使孩子感到自我懷疑及羞愧,從現實的人際關係中退縮,嚴重的話可能還會自我傷害。

而網路遊戲可以提供虛擬的環境,讓玩家有機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且這些角色可能在真實世界中欠缺。特別是在真實世界中受挫的孩子又不知如何求援的孩子,透過在虛擬世界中的各種角色扮演,可以滿足安全、控制、表現及歸屬感的需求,一旦將這些內在需求的渴求轉往網路世界,不知不覺對外在的真實世界失去興趣,可能漸漸地陷入而無法自拔。

三C及網路都是近年來的新興產品,為世界及生活都帶來極大的翻轉,若無法持有或不會使用,很容易與外界脫節而造成焦慮。但過度的依賴及使用,除了可能影響視力及導致肌鍵發炎,也容易缺乏運動及喪失真實的人際互動。網路也潛藏著各種犯罪陷阱、成癮的危險。至於已經達到成癮程度,會出現所謂的耐受性(tolerance)及戒斷症狀,需要透過專業的協助,才能有效地從這樣的泥淖中跳出來。

許多研究都發現青少年的網路成癮行為和憂鬱有高度的關聯,因現實世界中遭受的挫敗或痛苦無法因應,而躲到網路的虛擬世界中找尋慰藉。情緒不穩是憂鬱的表徵之一,人際退縮則可能是憂鬱的成因也可能是症狀,這些都是需要專業的評估及診斷。一旦有憂鬱症狀,在競爭的環境下容易適應困難,若沒有接受治療,很容易因惡性循環而無法規律及正常地生活。

對大多數青少年而言,憂鬱的苦很難用言語表述,只能透過各種偏差或脫離常態的行為傳達訊息。即使是重視親子關係的父母,若缺乏對憂鬱症的概念,是無法理解孩子可能早就在生活中斷斷續續地發出各種求救訊號了。

所幸目前大眾對於憂鬱症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知道這種情況不止心理因素,同時有生理因素影響,需要透過藥物及心理治療,為期至少半年的療程可以有效地緩解。等憂鬱症狀緩解後,可進一步再來釐清原先的社交退縮是生病所致,還是社交技巧亦或是性格因素影響,再規畫進行何種方式的社交技訓練。

上一代的父母在兒時可能有較多的手足,與鄰居互動的機會也較多,青少年時期的活動流行參加營隊、打工或協助家務,即使成年後生活中出現三C產品及網路,被吸引的程度絕對不會比從小就在少子化、都市化及科技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來得大。父母可能很難理解這些產品對孩子的魅力,倒是可以請孩子分享上網的心得或一起加入遊戲,再討論使用的好處與壞處,共同思考如何訂定使用的規範,會比強制禁止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預防勝於治療,在三C及網路普及化的現代生活,家長宜即早留意孩子接觸的狀況,並加以規範。特別是有些注意力過動不足及亞斯伯格的孩子,都是容易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家長可能以為孩子只要上網就可以不吵鬧或惹事,殊不知這可能忽略孩子潛在的其他困難,而且容易陷入網路成癮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