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衛教文章—人人享有健康,追求人類福祉_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林原賢副教授

「人人享有健康」是2023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打亂全球生活、工作步調,人們思維樣態被迫改變,如今,隨著疫情的減緩,全球再次回歸常態的生活。

健康權(Right of healthy)是一項關於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人權,健康的自由是指每個人都有權控制自己的健康和身體,而且不受任何干涉。健康的權利是指每個人都有權享有健康保障制度(例如:全民健保),使每個人有均等機會享受最高而能獲致之健康水平。

衛生福利部與外交部在今年11月舉辦「2023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2023 Global Health and Welfare Forum in Taiwan)」,揭示「人人享有健康:透過合作賦能加強福祉以實現新常態」,換言之,全世界各個國家在疫情後,不遺餘力的提昇民眾健康,共同連繫全球衛生治理中的網絡及夥伴關係,共同面對挑戰,尤其數位科技的應用等重大議題。讓所有人都能取得必要的衛生服務,不會面臨財務困難。

事實上,具體的作法是提昇「全民健康覆蓋」,讓全民都可享受到健康的服務。因此,在國家衛生預算總量有限下,對於補助哪些民眾?補助哪些服務?補助多少金額?三者間取得平衡,來達成最大的健康成果。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推動「初級健康照護」(Primary Health Care, PHC),強調將整個社會、跨部門、所有政策都納入衛生工作,在疾病的各個階段(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治療、復健等)中,儘早關注民眾、家庭與社區的需求,讓衛生服務儘可能地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完成,達成最高與最公平的健康成果。

因此,實踐全民健康覆蓋,讓人類皆取得可負擔的醫療服務,避免因病致貧,此為各國核心工作目標。臺灣自1995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讓人人均享有平等健康照護的權利,實現促進健康公平,確保全民各年齡層健康與福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達成全民健康覆蓋有賴於良好的公共政策,說明如下。

一、健康自覺:增加政府、民間單位、民眾對健康的自覺和認知,引導民眾對健康公眾政策提出需求,由政府部門、組織協會等,創造及制定政策。

二、策略性計畫:政府部門整合民間需求,提倡有效的健康議題、完整長期的願景計畫,鼓勵研究各領域健康的公共政策,擬訂計畫的實施。

三、跨部門行動:跨部門行動機制可提供機構間對話與共事的平台,藉由跨部門的整合研討,形成良好健康的公共政策。

四、社區參與:連結健康的公共政策和社區民眾之間的關係,提高民眾對政府活動的參與及反應,引導政策的形成,並願意參與更多的社區活動。

五、回饋與革新:運用知識及經驗來檢視現行政策實施結果、參酌他人成功經驗、以短期初步行動的結果,來檢視政策並做改變或革新,以確保政策的有效性。

總之,「人人享有健康」需要全民一起努力,遵循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福利部的政策引導下,踴躍參與政策制定及力行健康指引,相信台灣將是「人人健康」的幸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