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運動好處多,大家一起來~

  • 發布單位:雲林縣崙背鄉衛生所

*身體活動與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將缺乏身體活動與不適當飲食列為造成非傳染性疾病的二大主要因素,並直接將缺乏身體活動視為心臟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身體活動」定義為任何透過身體骨骼肌肉消耗能量所產生的動作,只要是個人經由自主的肌肉收縮所產生的移動、非移動及操作性動作都可以算是身體活動;「運動」是構成身體活動的一部分,具有平衡能量、改善或維持身體健康的中介或最終目標,最重要的運動具有心理上主動意念及積極性的意義。
*健走的三種類型
一聽到健走這個字眼,有些人以為一定要走很遠或者走很快,實際上只要增加平時「步行」的動作量即可,做起來負擔較少,也容易養成習慣持續下去。健走主要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一、運動式健走:行走時需保持一定的速度。不過,對於平常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通常會比較難持續下去,此為「進階級健走」。
二、長距離健走:是需要比較花時間進行的健走模式,可以選擇山明水秀、名勝古蹟等景色優美的地方,享受邊走邊玩的樂趣,同時放鬆心情,紓解壓力。
三、生活式健走: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健走。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工作或處理家務時也能實行健走。儘管強度不高,但仍能確保一定的運動量。此種健走模式對於任何人都能夠輕鬆實踐,而且容易養成習慣,屬於「初階級健走」。同時也是最適合用來改善和預防生活習慣病的健走模式。生活式健走不拘泥於距離、時間、速度,而是講求「盡量多走路」,將健走融入日常生活中進而養成習慣,就算沒有從事激烈的運動,也能改善生活習慣病。
*健走好處多
健走的好處多多,美國大型研究甚至發現,快走比慢跑更能降低血壓、血糖和血中總膽固醇量,進而預防糖尿病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專家提醒必須走得夠久,且達到一定強度,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所以應檢視健走時要有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的感覺,健走完後應該要有輕微痠痛以及疲倦感,這樣才表示健走的強度是適宜的。世界衛生組織更進一步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如登山健走),兒童及青少年則每週至少應累積達到42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