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兒童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增加,近期也開始出現確診兒童康復後的嚴重後遺症(併發症),「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簡稱MIS-C)的案例。
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是指兒童感染了新冠肺炎,主要症狀痊癒之後,又出現罕見的高強度發炎反應,意思是雖然身體裡的病毒已經清掉了,但免疫系統卻沒有冷靜下來,還是持續運作,反而造成身體裡多種器官和系統的損傷。MIS-C 涉及全身性器官的發炎,因此會對兒童身體產生嚴重的傷害,必須及早發現並緊急送醫治療。當孩子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突然又發起高燒,出現全身皮疹、結膜炎、口部黏膜發紅、肚子痛、腹瀉,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心血管功能,造成急性心臟衰竭或冠狀動脈擴張,通常會涉及各種器官系統包含心臟、腎臟和神經異常,世界衛生組織將之命名為「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
MIS-C症狀跟兒童的另外一種心臟相關的疾病「川崎氏症」類似,有兩點不同可供家長參考判斷,「川崎氏症好發在5歲以下兒童,MIS-C則是6-12歲,且引發MIS-C最主要的前提是孩子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
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會引發全身性的症狀,家長必須留意的症狀如下:持續發燒(最主要的症狀,持續三天發燒39度)、皮膚有疹子、眼睛充血、黏膜發炎(嘴唇和舌頭發紅)、急性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瀉)、頭暈、嚴重時可能休克。提醒鄉親,若家中孩子發燒三天以上,且出現前述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兒科醫師COVID-19確診病史。
今日本縣防疫應變中心記者會特別來賓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洪錫全主治醫師指出,目前國內外研究資料顯示,發生MIS-C的兒童若能及時就醫治療,大多數都能恢復到正常,也不會留下後遺症,少數病童可能會出現像「川崎氏症」會有冠狀動脈擴張的症狀,但經過6個月的追蹤治療,也都能慢慢恢復到正常。另外,MIS-C致死率大約為1至2%,並不算低,但若能及時辨識並就醫治療,大多數病童復原情形都很好;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MIS-C,預防MIS-C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種COVID-19疫苗,兒童接種疫苗可使MIS-C發生率下降大約5至10倍,尤其是本身有心臟、肺臟等重大器官疾病的兒童,這類兒童在MIS-C發生後,會較一般兒童有更高的死亡風險,因此更需接種疫苗以提升自身保護力,降低染疫後導致重症、死亡、或確診康復後MIS-C等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因應COVID-19疫情趨緩,考量鄉親陪(探)病需求及醫院防疫安全,將放寬暫停探病之限制,本縣自7月1日起,配合中央政策有條件放寬本縣轄內醫院陪(探)病管理措施,並調整住院病人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之陪病人數、及陪病公費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相關說明如下:
一、探病管理措施:(一)醫院之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或例外情形者,得開放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二)探病者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若為「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二、陪病管理措施:(一)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如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二)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2日內篩檢;緊急需入院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篩檢。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限1名;未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應進行入院及每週定期自費篩檢。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陪(探)病人員進入醫院務必佩戴口罩及遵循防疫措施。
此外,考量長照機構防疫及住民探視需求,本縣自7月1日起,亦配合中央政策放寬本縣住宿式長照機構訪客管制措施,並調整陪伴者/陪住者免除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相關說明如下:
一、放寬住宿式長照機構訪客管制措施:訪客應出具探視當日COVID-19抗原快篩(含家用抗原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若為「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二、調整陪伴者/陪住者免除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一)陪伴者/陪住者免除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為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達14天(含)以上。人員若曾經確診 COVID-19,解除隔離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以上至3個月內,可免除篩檢。(二)未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達14天(含)以上之陪伴者應出具探視當日COVID-19抗原快篩(含家用抗原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現有陪住者如尚未完成疫苗追加劑達14天(含)以上且無法替換,則應每7天進行1次自費篩檢(含家用抗原快篩)。
倘若機構於7天內出現之確定病例數大於或等於2人時,則該機構應全面暫停探視與陪伴,期間為該機構最後1例確定病例確診隔離次日起7天或離開該機構次日起7天。
由於醫院、住宿型長照皆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為降低感染傳播風險,疫情期間仍請鄉親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探病(視),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並請各類住宿式長照機構落實執行指揮中心公布之相關措施指引,鼓勵機構工作人員與住民儘速完成完整疫苗接種,以確保工作人員及住民健康安全。


統計5/2至6/28,本縣6-11歲第1劑兒童莫德納疫苗累計已完成10,790人接種,第2劑累計已完成3,132人接種。統計5/25至6/28,本縣5-11歲第1劑BNT兒童疫苗累計已完成19,986人接種,第2劑累計已完成352人接種,目前無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通報。
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後重症、死亡的風險。有意接種的鄉親,請持健保卡、疫苗接種紀錄卡(黃卡)前往本縣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相關接種服務資訊可上網至本縣衛生局網站→新冠肺炎專區→疫苗地圖(網址:https://ylshb.yunlin.gov.tw/cp.aspx?n=14224)查詢。
本縣疫情分析:



本縣今日新增1107例本土個案,分別為531位男性與576位女性,年齡分布在未滿1歲-93歲,無症狀944人,輕症163人(以咳嗽、喉嚨痛、發燒為主要症狀)。
本縣111年1月1日統計至今(6/29),本土累計確診數共62,846例,其中累計163例死亡。綜觀今年本土個案中,其中比例最多的年齡區間為30-39歲共10,227人,佔比約為16.3%;次多的年齡區間為40-49歲共9,936人,佔比約為15.8%;另65歲以上長者共8,790人,占比約為14%;0-12歲本縣兒童確診個案數分析如下,國小6-12歲共5,214人,約佔8.3%;學齡前3-6歲共2,257人,約佔3.6%;小於3歲共1,810人,約佔2.9%。本縣今日新增6例死亡確診個案,分別為5位男性與1位女性,年齡介於40至90多歲間,分別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結核病、腎臟疾病、中風、失智、癌症等慢性病史,其中有3位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2位已接種2劑疫苗,1位未曾接種疫苗,死亡日期介於6/18至6/25。(6/29疾管署判定公告)
截至6/29,本縣接觸者居家隔離追蹤中有923人,確診者輕症居家照護在管中有6,345人,醫療關懷諮詢累計已服務316,495人次,健康益友APP遠距看診註冊有10,847人,運用健康益友APP視訊診療人數共有161人。社團法人雲林縣藥師公會和社區藥局自4月25日至6月28日,持續提供居家照護送藥到府服務,並進行用藥指導,共計已服務2,554件。